秋风把红晕染在了桃子上,也把喜悦写在了桃农的脸上。正是平谷大桃上市的旺季沈阳配资开户,果园里香气清甜,范国华拨开浓密枝叶,摘下一颗红彤彤的桃递过来:“尝尝,甜不甜?”
怎么能不“甜”?平谷是首都最大的果品产区,去年的大桃总产量为16.2万吨,总产值15.6亿元,与五年前相比,亩均产值翻了一倍还多。
就拿范国华来说,他家最好的桃子得论个卖,品相好、甜度高的,一颗就能卖到40元。“这还不够卖呢!”他笑着说,“很多老顾客在微信朋友圈给我留言,要预订桃子。我只能给人家道歉,请他们多等等。”
大桃的甜蜜翻倍,最大的原因是“触网”。
桃子是“隔夜愁”,下树之后两三天就开始发软,很快就变质。从前桃子一成熟,果农就忙不迭地送到批发市场。老话儿说“货到地头死”,二道贩子拼命压价不说,每斤还要抽两角钱服务费,哪怕是好桃也卖不上价,桃农不得不无奈接受。
开辟电商渠道,让生产和消费直接对接,桃农才能掌握定价权、收益权,把更多利润留在手里。“好几年前,我们就去南方城市学习发展电商的经验。”平谷区果品服务中心主任喻永强介绍,“取经”归来,各乡镇为桃农办培训班,引导他们在朋友圈和直播间卖桃。平谷区的商务部门还协调物流公司进村,在大桃主产乡镇的每个村设揽收点,桃子现摘现发不过夜。
天刚亮,一颗颗大桃就被轻轻摘下,套上珍珠棉网、放进纸卡隔板、贴上电子单。密三路贯穿大桃主产乡镇,眼下,路边到处能看到顺丰、京东、邮政等企业的横幅,数不清的快递车满载鲜桃从村里驶出。当天下午,大桃就能端上首都市民的餐桌,哪怕是遥远的南方城市,两天时间也足够了。
一斤精品桃,地头价也就四五元,在线上却可以卖到10元到15元。去年,有足足1.1亿斤平谷大桃在线上销售,占全部销售渠道的35.6%。今年,平谷区对接快递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、提升运输时效,京津冀地区的单双箱运费降到了7元以下,线上销售占比有望提升至40%。
桃子网上卖,意味着果农能收到消费者的即时反馈,也能抓住新的消费趋势。岳巧云是绿农兴云合作社的负责人,他们今年建立了私域流量,6粒大桃的礼盒装在小程序上卖66元。前些年,曾有客户反馈桃子收货时有磕碰,因此合作社增加了硬溶质的品种,比如瑞蟠25。今年,瑞蟠27又首次挂果,这是一种红毛蟠桃,成熟的果子红而不软,很适合走快递。
我国的桃产区遍布大江南北,春末,各种桃子你方唱罢我登场,至深秋才偃旗息鼓。平谷大桃要从全国这么多桃子中突围,底气来自过硬的品质。
如今,平谷大桃有200多个品种,光是核心品种就超过了40个,但这远不是终点。平谷区和市农林科学院共建了大桃研究院,专家们从全国各地采撷优秀的种质资源,在这里试验、甄选和推广。
站在眺望平台上俯瞰,大桃研究院的300亩桃林蔚为壮观。“这些都是桃子的原原种,还没有上市和命名。”喻永强告诉记者,针对果实的品质、抗逆性和早果性,他们要逐一考察,千挑万选,就像一个小学生一路读到博士。将来,平谷大桃的新品种很可能出自这里。
平谷是北京建设农业中关村的核心承载区,建立了大桃研究院以及多个专攻大桃的“博士农场”。前不久,农业中关村的高科技成果让大桃水灵灵地摆上了国际餐桌。
上周六,260箱平谷大桃通过冷链空运抵达新加坡,桃盒中垫着两张物理保鲜纸。这张看似平凡的纸源自高校的技术成果转化,已获得发明专利和相关资质,室温条件下,能够让大桃保鲜储存10天左右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朱松梅
大牛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